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印尼紀行 一 ~ 六


財經網 何華峰/文

在我們200多公里的飛行行程裡,原始森林和濕地幾乎損失殆盡 毀林(Deforestation)[1]這個詞,在這次直升機之旅之前,對於我還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我從來沒有見過真正的原始森林,只能想像它們被破壞的樣子。 我想,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要想像被毀的熱帶雨林,多少也是困難的。 之前,我讀過不少資料,尤其在綠色和平組織提供的相關材料裡,附有一些毀林的照片。 我所在的船上,也有一兩幅這樣的照片。 無非是一些被平整後的土地,被燒焦的樹根等等,我都有些看膩了,也可能是因為照片處理的太乾淨了。 但總之,我並沒有什麼特別感覺。 但當我身處直升機上,從空中俯瞰整個大地時,我被震撼了。 大約下午三點,我登上了直升機。 這是一架桔紅色的直升機,平時就停在船的後甲板上。 一共有四個座位,前排兩個,坐的是飛行員和綠色和平組織雅加達辦公室的穆斯塔;後排兩個,是我和天涯社區的胡彬。 上機前,我們都穿好救生衣,爬到座位上,用安全帶固定。 飛機的四個門被拆卸了下來,為了方便拍照片和攝像。


我們的目的地主要是金光集團的種植園,位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的Kampar半島,也屬於廖內省(Riau)。 途中,我們先是飛過一些在海裡的石油鑽井平台——這一帶也是產油區。 飛到半島的上空,望去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沒有任何山丘。 在沒有人類的活動之前,平原上全部覆蓋著原始森林。 你會感到大自然對這個地方真是太眷顧了。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裡是平原,才吸引了大公司來這裡開闢種植園,砍掉樹林賣木材。 在平地上種植非常方便和機械化,成本很低。 這里土地肥沃,而且靠近海邊,產品可以很方便地運出去。 當地人介紹說,在蘇門答臘島的山區,毀林情況沒有那麼嚴重。

毀林 (Deforestation)

我看到的原始森林層次較多,色彩也比較豐富,一些樹葉已經泛黃。 我想,該不會是秋天的原因吧,照理這裡是沒有秋天的。 森林中間夾雜著一些小水泡,在陽光照射下,反射出寶藍色的光,像極了藍寶石。 事實上,我看到的是泥炭濕地的森林,這些森林長在沼澤地上,地面應該在很多地方有積水。 我看到的小水泡是水比較多的地方。 這裡的森林與普通的森林有一定的差別,其中之一是這裡的樹相對比較小,可能跟地面不干有關係。 從直升機上看下去,這裡的樹顯的比較高,但比較細。 這就是著名的泥炭濕地。 Kampar半島的泥炭濕地是印度尼西亞剩下的泥炭濕地中最大的。 泥炭濕地是泥炭形成和積累的場所,泥炭主要由草本植物形成的纖維狀結構,質地鬆軟,吸水、保水性良好,富含有機質和腐植酸。 濕地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以泥炭形式積存下來,成為大氣二氧化碳的一個特殊“碳匯”,對控制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增高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泥炭濕地還是重要的淡水資源庫,是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重要生存棲息地。 我不太清楚Kampar半島的泥炭濕地的成因[2],有可能是這些濕地都是河流沖積而成,但是在海邊,因為當地雨水多,沖積平源還沒有完全成形,所以成了濕地,在上面長出了原始森林。 直升機不停地往前飛。 很快,毀林的跡象呈現在眼前。

事實上,在一個半小時的飛行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毀林部分至少佔了80%,不同的形貌只是反映了不同的毀林階段
——正在砍伐的林地。 我看到正在作業的大型機械,不過從飛機上往下看,還是非常小的;
——砍伐後,正在焚燒清理的林地。 飛行過程中,我只看到過一塊正在焚燒的林地,濃煙瀰漫。 我們的直升機特意繞著它飛了兩圈,方便我們拍攝;
——已經清理乾淨、平整的方方正正、待種的土地。 土壤的顏色是深褐色的,估計非常肥沃; ——種上了棕櫚苗的土地。 旁邊,我看到不少鐵皮房子,可能就是種苗的工人居住的房子,其中有一個地方,這樣的鐵皮房子非常多。 看起來,這裡種棕櫚苗的勞動力是不缺的;
——生長成年棕櫚樹的土地。 有一片棕櫚樹林面積極大,我在直升機上,居然也是一眼望不到邊; 棕櫚樹[3]是用來榨油的。 種植園裡還有一種樹,學名叫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又叫大葉相思,是用來造紙的。 從空中往下看,馬占相思的林地與棕櫚樹的林地差別很大,從上面可以看到它們隨著風會掀起樹葉的浪花。

運河(Canal)

從直升飛機上,我看到了一條條筆直的運河。 運河長得望不到頭,工程之大,令人嘆為觀止。 要把濕地變為種植園,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修建運河。 修了運河,泥炭濕地的積水才可以排出去,積水排乾後,就可以砍伐樹木了,砍完的木材也得靠運河運出去。 在飛機上,我看到過一條船,正在運河裡走,滿載著木材。 木材砍完後,接著就要把土地清理乾淨,這時就會焚燒。 然後,在清理乾淨的土地上,種上棕櫚苗或者其他樹種。 在種上棕櫚樹或者馬占相思後,運河也很重要。 這個地方雨水多,需要及時地排出去,運河就可以起到排水的作用。 如果棕櫚樹被水淹了,水不能及時地排出去,會把樹淹死。 事實上,綠色和平組織表示抗議的一個途徑,就是在運河上建壩,把運河堵住。 去年,綠色和平組織北京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李一方就到廖內省參加了一個建壩的活動。 不過,建了壩後,種植園可以很輕易地把它推倒,所以建壩活動主要還是用於抗議,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從直升機上看到的筆直的線,除了運河,就是公路。 我看到不少公路主要還是土路,但也有一條似乎的很好的公,好像是水泥路。有了公路,種植園的生產效率可以大幅提高,化肥農藥和人員都可以運進來,收穫季節,還可以把棕櫚的果實和馬占相思的葉子方便地運出去。 說實話,看到這些筆直的運河和公路,大片大片整齊的棕櫚林,你會折服於人類力量的強大。 如果在幾十年前,你可能認為這是人類的偉大成就,但是現在,我們只能理解為是人類的貪婪和無知了。 泥炭地森林被毀壞後,不光森林失去了固碳的功能,泥炭地裡儲藏的碳也將大量釋放出,這會讓我們的溫室效應更加嚴重。 此外,這片森林裡的一些珍稀動物,如紅猩猩等,也失去了世代的棲息地。 在飛行過程中,原始森林完全被現代農業切割包圍了,經常是一小片原始森林就夾雜在棕櫚林或者燒過的林地邊。 估計不久之後,這些森林也將不見了踪影。 回來後,飛行員告訴我整個行程超過200公里,飛行長達一個半小時。 但這還只是這個半島的一小部分。 至少在我們的飛行半徑裡,原始森林和濕地幾乎損失殆盡。 這裡的毀林問題確實應該引起全世界的關注了。

在刺眼的陽光下,無數乾枯、裸露的樹根在你眼前,彷彿在哭訴 前天,我已經從直升飛機上看到了毀林的場面,但未能有身臨其境的接觸。 11月7日(週五),我終於有了機會。 這一天,綠色和平組織要去一個被毀的林子懸掛一條巨大的橫幅,面積是20米X30米,然後從空中拍照和攝像。 他們把這種行動叫做DC,即Direct Communications,中文即“直接溝通”。 他們選擇的林地為金光集團下屬一家公司所有。 我們需要開兩個半小時的車才能到那裡。 對於綠色和平組織的行動,我以前只是在新聞報導中了解過一些,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對捕鯨船的抗議。 這次我了解到,他們的每一次行動都是經過周密佈署的。 我們的船是11月4日(週二)開到Sungai Pakning(巴寧河)的,這幾天來,負責這次行動的同事一直在進行佈置,包括尋找活動的地點,選擇時機等等。 這次行動除了綠色和平組織,還有當地一家環保組織參加。 在頭一天晚上7點,船長召集大家開會,佈置第二天的行動事宜。 由來自綠色和平組織雅加達辦公室的Bustar講解,他也是整個行動的協調人。 據他介紹,此次行動的目的,就是順利地把橫幅展開,並完成直升機空中拍照,不希望與當地的保安和警察發生衝突。 為了隱蔽,大家在去的路上,不要穿綠色和平組織的T卹,到了拍攝地點才統一換上T卹。 看來,綠色和平組織的任務是通過拍照,找到毀林的證據,傳播出去,同時,也把自己正在抗議的圖片傳播出去,而不是與當地的公司衝突。

DC行動


早上6點半,我們一行14人,其中包括我們三個中國來的記者,先坐快艇上岸,再分乘兩輛車,穿過了Sungai Pakning的鎮區,擺渡過一條大河,再走過一路塵土飛揚的砂石路,兩個半小時後,到達目的地。 被毀的泥炭林地就在我的面前。 林地一眼望不到邊,樹木已經被砍光了,灌木也清理的差不多,只剩下一些樹根。 毀林現場殘留的樹根(綠色和平/John Novis拍攝) 樹根本身就很有藝術的張力,如根雕一般。 在刺眼的陽光下,無數乾枯、裸露的樹根在你的眼前,彷彿在哭訴。 從公路到林地,要跨過兩三米寬的運河。 運河為抽乾水而建,呈棕色,泥炭地的水都是這種顏色。 兩根樹幹橫在那裡,就是橋了。 過了橋,一個大型的挖掘機停在那裡。 看來,它的工作剛剛幹完。 我正試圖拍攝一個巨大的大樹根,同行的人示意我盡快離開。 綠色和平先到的人已經把橫幅拿進去,正在遠處掛。 他們想盡快完成,不想逗留太多時間,以避免與當地保安發生衝突。 我們要穿過泥炭濕地到達他們那裡。 看似距離很近——只有500米左右,但走過去,實在是困難。 雖然泥炭濕地的水基本排乾了,但還有許多水窪,有些地方看不到水,卻是爛泥,腳很容易陷進去。 起初,我盡量去走高起的地方——看上去比較乾,但很快,腳就陷到泥裡了。 有幾次,腳拔出來了,鞋卻留在爛泥裡。 開始時,還顧惜鞋,嫌髒,想怎麼能夠不陷到爛泥裡,後來,根本顧不得了,因為那幾乎無可避免。

一名工作人員的腳陷到了泥炭地裡(綠色和平/John Novis拍攝) 快到他們掛橫幅的地方時,我看到一個半人多高、直徑約一米的樹樁。 一位綠色和平組織的同事,已經先期爬到樹樁上,居高臨下地拍照。 在我們前面不遠處,有很多樹根,就是我們平時在照片中見到的淒慘景像。 我也在這個地方,架起了三角架,開始錄像。 在掛橫幅的地方,工作人員把橫幅攤開了。 在橫幅邊上,是沒有被毀的林地——估計那些林地不久後也要消失了。 等那位同事下來,我也爬上樹樁,從高處拍錄像。 這時,天邊傳來了直升機的轟鳴聲——直升機來了。 直升機停到地面上,作了安排,再次起飛。 我也趕緊走了橫幅邊上,從我這裡到橫幅只有20米-30米的路,但我走了很久,我手裡拿著三角架,很擔心自己會一頭栽到泥潭里。

工作人員鋪設橫幅(綠色和平/John Novis拍攝) 橫幅準備好了。 我換上了綠色和平組織的綠色T卹,我的工作是按住橫幅——地面的10多人的工作主要就是按住橫幅。 直升機飛來時,風很大,會把橫幅掀亂,需要有人固定。 直升機飛了起來,一次一次地掠過我們的頭頂,進行拍攝。 後來,Bustar又指揮大家,先把橫幅捲起來一些,待直升機來時,再拉開,讓拍攝效果更有動感。 大風吹起碎的樹屑,我迷了眼睛。

“友好”的保安

直升機飛走時,我還想繼續拍照,但同伴們催我走了。 原來,保安已經趕到了,他們穿著深灰色的製服,上面寫著“security911”的字樣,可能是警察。 我們有當地的員工上去交涉,他們總體尚顯友好,但氣氛還是有點緊張。 我想拍照,但同事讓我不要拍,趕緊走,怕激怒他們,引起衝突。

大家把橫幅捲了起來,變成了一條長條,由七八個人肩扛著出去,如一條明黃色的長龍。 回去的路同樣不好走,不斷有人摔跤,和我住在一個船艙的保加利亞老人,甚至整個人都撲到了泥裡。 我又好幾次腳陷到泥裡,但這時已經顧不得腳髒了。 太陽越來越烈。 在沼澤地裡,一絲風也沒,真的像桑拿房。 來自海南天涯社區的胡彬說,自己可能要中暑了。

我們好不容易走回了公路,這時來了好多警察。 我們略事休息後,就被他們帶到了哨所。 Bustar前去交涉。 其他人等著,這些警察還是比較友好的,他們請我們吃一種象龍眼一樣的水果,我們也請他們吃餅乾和飲料。 大家還是不敢拍照。 大約20分後,交涉結果出來了。 我們可以走了,一路又是塵土飛揚。 回到船上,船長過來祝賀我們,說直升機拍的照片和錄像已經出來,效果很好,大家這時才都鬆了一口氣。

因為毀林,特別是泥炭濕地森林的破壞,印尼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僅次於美國和中國。 這一名次與其經濟總量極不相稱 。11月8日(週六),我們驅車前往Dumai。 Dumai是印度尼西亞廖內省(Riau)最大的棕櫚油出口港。 從Sungai Pakning(巴寧河)到Dumai開車要兩個多小時,實際距離應該不遠,因為一路都是坑坑洼窪的土路,為了躲避這些坑,車走得很慢。 至此,我們在巴寧河已經呆了整整四天。 我們是上一個週六從雅加達出發的,航行了三天三夜多到了巴寧河。 船一直停泊在海上,期間,綠色和平組織安排了直升機飛行和一次掛橫幅拍照的行動。 今年9月起,這條“希望”號遠洋船先去了巴布亞新幾內亞,然後沿著赤道向西航行,一直到印尼。 “希望”號致力於保護的這片熱帶雨林,叫做天堂雨林,和南美洲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及非洲的剛果雨林一起,構成了全球最主要的三片熱帶雨林。

直升機航拍的熱帶雨林(綠色和平/John Novis拍攝) 天堂雨林位於亞洲大陸和澳大利亞之間,從西向東,綿延在印尼、馬來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以及太平洋中的所羅門群島上,是亞太地區最大的熱帶原始森林。 在天堂雨林中,印尼剩下的雨林面積最大,大約有8850萬公頃,折合88.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我國的東北三省(黑龍江、吉林和遼寧),再加上重慶市。 但相較1950年,印尼的熱帶雨林面積已經減少了一半,當時的面積是1.62億公頃,即162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面積的六分之一。 印尼陸地國土面積約為190萬平方公里,也即,1950年時印尼85%的土地都是原始森林。 棕櫚油淘金熱 在全球經濟發展的刺激下,這些年,熱帶雨林毀壞的速度大為加快。 其中,又以印尼的毀林速度最快。 印尼每年毀掉大約200萬公頃的原始森林(合2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台灣省的面積),特別是儲藏碳非常豐富的泥炭濕地森林的破壞,讓印尼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僅次於美國和中國。 這樣的名次與印尼的經濟總量極不相稱。 現在印尼每天毀掉51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即5100公頃,每小時毀掉的原始森林相當於300個足球場。

油棕種植園(綠色和平/John Novis拍攝) 對於熱帶雨林的威脅,首先來自伐木。 世界銀行估計,在印尼,80%的木材砍伐是非法的。 近年,對印尼森林的另一個威脅,是棕櫚油淘金熱。 由於全球的化妝品和食品行業對棕櫚油的需求很大,生物柴油的需求也不斷地增長,棕櫚油的種植成了熱門行業。 印尼現在已經超過馬來西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而且未來還計劃擴展2000萬公頃的棕櫚油種植園,是中國浙江省面積的兩倍。 在印尼,砍伐一片森林,先是得到地方省一級政府批准,最後要得到國家森林部的批准,並核發伐木許可證(Logging Concession, HPH)。 伐完木後,如果要變成種植園,還得從國家農業部得到林地用途轉換許可證(Conversion Concession, HTI)。 2006年,印尼批出了2900萬公頃的伐木許可證,有1000萬公頃的土地被批准為林場。 由於砍伐,印尼72%的森林要嘛消失,要嘛被大大地破壞了。 在加里曼丹島,只有山區和偏遠的地區,還有森林。 印尼最主要的島嶼是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與馬來西亞共有)、爪哇島、新幾內亞島(與巴布亞新幾內亞共有)。 目前,只有新幾內亞島上,它的巴布亞省和巴布亞Barat省,還有完整的整片森林。 現在,巴布亞省已經批出了大約有1000萬公頃伐木許可證,160萬公頃的林地用途轉換許可證。 據可靠的數據顯示,現在計劃種植油棕的面是300萬公頃。 泥炭濕地森林 印尼的毀林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大約每年18億噸,佔了整個東南亞國家的90%。 每年,全球燃燒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約釋放250億噸溫室氣體,印尼因毀林的排放,相當於其7.5%。 印尼排放如此多的溫室氣體,與其一種特有的森林形態有關,就是泥炭濕地森林。

泥炭濕地森林中當地居民(綠色和平/John Novis拍攝) 泥炭濕地森林,是在低窪或沼澤地長出的森林,當老的樹或者草枯死後,掉到了下面的濕地上,陷入泥中或被水淹沒,因而得以與空氣隔絕,時間一久,就形成了炭。 泥炭的成長很緩慢,十年平均能長厚一厘米。 因為泥炭濕地儲藏了大量的碳,所以一旦被毀,這些碳與空氣接觸,就會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 據估計,東南亞的泥炭濕地儲存了420億噸碳,在全球的碳中佔了不小的比重。

據英國的《斯特恩報告》[4]稱,植物和土中的碳是7500億噸,比石油多,是大氣中的碳的兩倍多。 東南亞泥炭濕地儲存的碳佔了全球所有植物和土中的碳的6%左右。 而東南亞諸國中,印尼的泥炭濕地最多,佔了83%,共有2250萬公頃,佔其國土面積的12%。 毀壞泥炭濕地森林,要先開挖運河,把泥炭濕地的水排幹,把木材砍光,水排乾後,濕地變乾,就可以焚燒。 當土裡的碳見到空氣後,會氧化,釋出碳到空氣中。 即便不燒,每公頃泥炭濕地在乾後會釋出100噸碳。 如果焚燒,釋出會更快。 據《斯特恩報告》,2008-2012年,毀林的碳排放每年是40億噸。 印尼因為毀林的碳排放占到了全球的45%。印尼森林部和歐盟的一份報告稱,全球對棕櫚油的需求會從現在每年2020萬噸提高到2020年4000萬噸。 如果要滿足這個需求,未來20年,預計每年要新種30萬公頃棕櫚樹。 預計其中大部分會在印尼,因為這裡的勞動力充足,而且土地充足。 蘇門答臘島,因為基礎設施好且技術工人供應充足,會吸收其中的160萬公頃。 不可避免地,有些油棕種植園會佔用濕地——最好的干地已經用光了。 現在,印尼14%的濕地已經種上了油棕,還有10%用於木材種植。 綠色和平在印尼負責森林研究的Zulfahmi介紹,現在廖內省還有400萬公頃泥炭濕地森林,已經被毀的有240萬公頃。 解決方案 2008年,在日本的G8峰會上,印尼總統蘇西洛承諾,毀林排放2009年減少50%,2012年減少75%,2025年減少95%。 但綠色和平組織稱,印尼政府現在沒有行動。 綠色和平組織呼籲政府立即頒布禁伐令:森林區不建新的種植園;不在濕地搞種植園。 這樣提也有其道理。 過去幾年,印尼批准建立了1700萬公頃油棕種植園,但是現在真正種上油棕的只有700萬公頃。 許多公司得到森林後,把森林砍了,木頭賣了,卻不投資建油棕種植園,因為建種植園投資不小,而且要五年後才有收穫。
大型機械正在砍伐泥炭濕地森林(綠色和平/John Novis拍攝) 我們從Sungai Pakning去往Dumai的路上,就看到大片的空地,森林已經完全砍伐掉了,也焚燒過了,但是沒有種油棕,而且很明顯地已經荒了一段時間。 我也看到一個新聞。 2006年12月,印尼一個省的省長被捕,就是因為違法批出了100萬公頃的森林,但在林木被伐後,卻沒有種上油棕。 印尼國內本來腐敗就頗為嚴重,森林無疑是取得灰色收入的重要領域。 在不要讓地拋荒的同時,環保組織還呼籲,印尼提高現有油棕種植園的管理,現在一公頃種植園的產量是3噸棕櫚油,而管理好的種植園的產量是8噸。 如果把現有的產量提高一倍,可以通過提高管理做到,而不用砍伐森林。 環保組織還特意呼籲不要砍伐泥炭濕地森林,因為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太大。 目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已經決定把毀林補貼放入談判內容,在明年12月的哥本哈根談判之前,廣泛徵求意見。 綠色和平組織也提出了一個方案,希望通過給印尼等國家一些補貼,降低毀林的速度。

本週一,綠色和平組織了兩次大的行動,成為在Dumai港行動的高潮部分。 他們講究非暴力對抗,並通過媒體傳播出去 11月8日(週五)傍晚,我們從巴寧河(Sungai Pakning)來到了Dumai(杜邁),這是蘇門答臘島上最大的棕櫚油出口港。 我們只被簡單地告知,前些天我們住的“希望”號遠洋船也會到Dumai港來,而且會在這裡有大的行動。 但除此之外,我們一無所知。 塗標語 11月10日(週一)上午和下午,綠色和平組織分別搞了一次大的行動,成為了在Dumai港的高潮部分。 早上6點不到,我們就起了床,來到海邊,然後分乘兩條當地人駕駛的機動船出海,船上除了我們四名中國人,還有綠色和平的工作人員Findi以及五六名印度尼西亞當地的記者——Dumai當地、廖內省和印度尼西亞全國的媒體都有,既有來自報紙的,也有電視的。 行動時帶上記者是綠色和平的工作方式,他們的行動需要通過媒體傳播出去。 Findi和記者們帶了幾張報紙,上面已經刊有關於綠色和平組織此次行動的新聞了。 前一天,我們已經出過一次海,記者們繞“希望”號遠洋船轉了一下,也都拍了照。 我看到,其中一張報紙用的插圖就是當時的成果。 不過,那天的海上之行沒有其他行動,據說是因為“時機不成熟”。 我問印尼的記者,政府對綠色和平的行動的態度如何? 他們表示,政府對此“不太高興”,但印尼的媒體是支持綠色和平的。 在印尼,媒體的自由度比較高。

在海上飛駛時,我們依然不知道這次行動的內容。 保密是綠色和平組織的工作習慣,為了確保行動萬無一失,他們非常注意保密。 把我們從船上請下來,讓我們從陸路到Dumai,據說一個原因就是為了保密,確保與此事不直接相關的人都不知道此事。 另外,他們的行動都是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所以機動性很強,計劃經常變動。 我們先是來到一條桔紅色的船邊。 那是一艘看上去很新的船,船名是“Gran Conva”,標著“香港”字樣。 我們的快艇繞著這條大船轉了一圈,發現船身上好幾個地方,已經被塗上了“Forest Crime”(森林犯罪),“Climate Crime”的字樣,用的是黃色的塗料,非常醒目。 船被刷上了黃色塗料,寫著“Forest Crime”(森林犯罪) 在船頭的位置,我看到船上的工作人員正在用水龍頭衝,把其中一處的“Crime”字樣已經沖掉了,只剩下“Forest”字樣。 到這時,我才了解到綠色和平組織此次行動的具體內容。 事後,我得知,這條船是新加坡Wilmar公司,要運棕櫚油去歐洲。 Wilmar集團成立於1991年,是世界最大的糧食、食用油以及農產品供應商和貿易商之一。 據該公司網站介紹,到2007年底,其有50萬公頃油棕種植園,其中20萬公頃已種植。 它還收購油棕的果實進行加工。 船的甲板上有許多彎彎曲曲的管子,顯示這艘船的肚子裡裝的全是棕櫚油。 這艘船邊上,緊停著兩艘小一點的船。 綠色和平的工作人員告訴我,那是運棕櫚油過來的船,然後把油駁到這艘大船上。 我乘的這條記者觀察船到得稍稍有點晚。 另一條船早到一些,據他們介紹,在新加坡的這條船上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當綠色和平的工作人員用刷子把字塗到船身上後,船上的人試圖阻止,不停用水龍頭沖刷字跡。 在這條桔紅色的船邊上拍了照後,我們返航。 到岸邊時,我看到那裡停著兩條大船,顯然都是運棕櫚油的船隻,綠色和平的人正在塗標語。

一條運送棕櫚油的船被刷上了黃色塗料,寫著“Forest Crime”(森林犯罪) 綠色和平的工作人員站在兩條桔紅色的橡皮艇上,身穿救生服,正拿著抹布塗寫,兩條橡皮艇同時在作業,一條在寫“Forest”,一條在寫“Crime”。 參加作業的人,我都認識,我在船上與他們一起生活了一周,有來自美國的雙胞胎兄妹,也有來自其他國家的人。 幾天不見,頗為親切。 在稍遠處,有一條較大的橡皮艇,來自英國的攝影師John Novis和印度尼西亞本地的攝像師正在拍攝。 船上和碼頭上有人圍觀,但他們只是看熱鬧,沒有抵抗。 我沖他們招手,他們也友好地招手。 警察沒有出現。 綠色和平組織的人乘坐桔紅色的橡皮艇刷標語,這樣的場面,我以前在新聞圖片中也見過。 當時更多會覺得,這些人幹的事情有點道理,但過於喧鬧,顯得極端。 而且,我對這種行為的效果也存有疑問。 但這次在現場親歷,感覺完全不同。 這些人我都已經熟悉,在船上的一周裡,我們天天在一起吃飯,一起在甲板上聊天。 他們都是很不錯的人,溫和,熱情,想法與我們大多數人沒有什麼太大差異,並不想我此前猜測的那樣憤世嫉俗和愛走極端。 我對他們的工作有了一分新的理解。 綠色和平組織的人講究非暴力對抗,有點像印度的聖雄甘地的做法,通過不斷地搞這些活動,並把它記錄下來,通過媒體向全世界傳播,來達到宣傳和談判的目的。 我開始覺得,他們的行動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綠色和平組織有一個不錯的做法,即捐款都來自個人,從不接受企業和政府的捐款。 不少人認同他們的主張和做法,因此把遺產都捐給了這個組織。 順利地刷完一條船。 他們又去刷另一條船——註冊地為曼谷的船。 這條船上有了抵抗,在他們一邊刷上黃色的油漆時,船上不斷有人用水龍頭衝,有一個地方,因此只刷上了一個“Forest”。 兩條船都刷完了,初戰告捷,我看大家情緒都很好,我與一些人打著招呼。 綠色和平的工作人員也向圍觀的船員散發材料——應該是關於森林保護的。 這時,綠色和平的三條船碰在一起,像是開了一個短會,進行了新的佈置。 接著,我看到他們向邊上一條裝著大量木材的船開去,塗寫標語。 綠色和平的工作人員在一艘滿載木材的船上刷標語 這條船裝滿了木材,一根根圓木整齊地摞在一起,我看到放在較下面的一根木材,比上面的都要粗許多。 後來有人介紹,這條裝木材的船是從加里曼丹島來的。 這些木材都是非法的,到這裡是進行拍賣。 拍賣後,這些木頭就有了官方手續,搖身為“合法”的木頭。 這條船沒有任何人出來干預,綠色和平工作人員順利地刷上了“Forest Crime”的字樣。 然後,所有的船再度向外海開去,到了前面的那條桔紅色的船。 他們想再刷時,船的汽笛鳴響了,表示警告,綠色和平組織的船遂離開了。 他們回到了“希望”號遠洋船,我們這些記者則回到了岸上。 我事後聽說,綠色和平組織已經安排了律師在“希望”號遠洋船上,萬一警察前來,可以應付。 在印度尼西亞,如果被刷標語的船前去報警,警察可以來抓人,罪名是民事犯罪,但前提是這些船報警。 這一次,警察沒有來。 攔截行動 上午九點半,我們收工回到了酒店。 下午1點半左右,我們再度接到通知,又出發了。
到碼頭,坐上快艇,向外海開出。 同樣,我們不知道行動的內容。 先到“希望”號遠洋船邊上,看見一條快艇下來,後面跟著較大的橡皮艇,英國的攝影師John Novis和印度尼西亞本地的攝像師在上面,我們的船跟著前行。 很快又來到了香港的那條桔紅船邊上,“Forest Crime”的字樣還在那裡。 大船開始緊張了,拉汽笛警告。 但小快艇直接貼到了船頭邊上,那裡是船的錨放的位置,有非常粗的鐵鍊。 從小艇上出來一名工作人員,攀上了鐵鍊,開始往上爬。 這是綠色和平在印度尼西亞當地的工作人員,叫Adon,主要工作就是執行這樣的高難度行動,估計是受到特殊訓練的,身手敏捷。 大船受到了侵略,迅速來了許多人,兩把水槍開始往下打。 船上的兩個水槍射向入侵的綠色和平工作人員 綠色和平的工作人員爬上了一半的鐵鍊,就停住了,拿出一個圓盤固定在鐵鍊上,就在他的頭頂。 我開始以為,他要切割鐵鍊,後來才明白,這是一個盾牌。 用來擋水槍的。 兩把水槍盡情地澆落下來,但有了圓盤,顯然情形好了一些,他還戴著頭盔,也可以防水槍。 他把自己固定在鐵鍊上,就懸在鐵鍊半中間,然後展開一幅小旗,下面寫著“NO MORE FOREST PEATLAND FOR PALM OIL”(不要為了棕櫚油再毀壞森林和泥炭濕地),另一面是印度尼西亞的文字,意思相同。

上面的水手越聚越多,水槍不斷地噴射,但他牢牢地固定在那裡。 大橡皮艇上的攝影師也在不斷地拍照。 上面的水手,看兩把水槍不夠,開始從穿過錨鐵鍊的洞中放出水來,如巨大的瀑布,但綠色和平的工作人員依然牢牢地固定地那裡。 我也拼命地拍錄像和照片,船很晃,要拍不容易。 送他過去的小快艇駛開了,候在附近,我看開船的是那位德國人,另一位是Naga,船上的廚師,印度人。 拍攝的大艇上,有一位年老的工程師Paul,也是印度人。 經過數十分鐘激烈的場面後,船上的水手,看看沒什麼效果,也清楚了綠色和平組織的人並無爬上船的企圖,沒有什麼威脅,開始放鬆了。 氣氛緩和了些。 他們用水槍射固定在鐵鍊上的工作人員沒有效果,就試圖用水槍去打大橡皮艇。 這時,印度籍工程師Paul開始對他們喊話,我這才知道,為什麼要配備印度的工程師了,因為上面的水手大部分是印度人。 水手們似乎明白了,不再噴水槍了。 綠色和平的工作繼續牢牢地懸在那裡。 我們兩條記者的船就在邊上,不斷地拍攝。 後來,大家有些疲了,船上的水手走了。 但Adon還在那裡。 到了下午快3點半的時候,他掛在上面已經有1個多小時了,兩條載著記者的船,一條回來了,另一條還在那裡。 可能是在等,萬一警察來了,可以有個照應和進行拍攝。 Adon要在上面掛六個小時,然後有人替換,再掛六個小時。 這會使得船的錨收不起來,無法開走。 所以,這是一次攔截行動。 不過,第二天(11月11日),Dumai出動了警察,把掛在鐵鍊上綠色和平工作人員抓進了警察局。 不過,幾個小時後,Adon就被釋放了。 警察局還是非常友好的,釋放時,對他說,“明年見”。 其間,警察局長給“希望號”遠洋船的船長打了電話,我事後聽到了這段錄音。 警察局長說,“Gran Couva這條船馬上要開了,要不,你叫你們的人換一條船來爬一下。”聽了讓人忍俊不已。

鎮上,誦讀伊斯蘭經文的聲音每天至少要用大喇叭播放三遍,我一開始不習慣,後來漸漸習以為常 11月7日傍晚,我們一行四名中國人離開了“希望號”遠洋船,上了岸。 晚上,入住一個名叫Sungai Pakning(巴寧河)的小鎮上。 第二天,我們要去Dumai。 過去一周,我們一直住在船上,只能遠遠地眺望這個小鎮。 這是一個典型的伊斯蘭小鎮。 在印尼,伊斯蘭教是最大的宗教,大部分人都是穆斯林。 在這樣的小鎮住一個晚上,了解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實在是難得的機遇。

穆斯林

我們坐快艇到了碼頭,因為行李多,我們在碼頭等酒店來運我們的行李。 這時是傍晚6點左右,正好是穆斯林祈禱的時間,我們聽到大廣播喇叭正在誦讀伊斯蘭的經文,像唱歌一樣。 大喇叭的聲音很大,似乎把整個鎮都包裹了起來。 我感覺到幾分神秘,也有一絲不安。 這麼濃厚的宗教氣氛,讓我一下子有點不適應。 等待的時候,兩個頭帶氈帽的穆斯林男子與我們聊天。 兩人都騎在摩托車上,其中一位穿的是裙子。 他們很友好,交流起來很順暢。 這時,酒店的車來了,是手拉車——南方農村有很多這樣的車。 我們跟著手拉車,經過長長的碼頭,走進了當地人的巷子。 誦經的大喇叭聲音越來越響。 不過,當地人的生活其實一切如常,並非我想像中人人都匍匐在地上祈禱。 該擺攤的擺攤,該騎摩托車的騎摩托車,該聊天的聊天,該買東西的買東西……我還看到小孩在做作業。 走到一個二層樓的房子時,我看到了正在發出巨大聲響的那個大喇叭。 再走了一會,我們經過一座非常壯觀的黃色清真寺,寺裡也在播放誦經的聲音,與那隻大喇叭一唱一和,像是在比賽。 我的心情徹底地放鬆下來了。 在這個鎮上,一天裡誦經的聲音至少要播放三遍。 早上四五點鐘一次,中午一次,傍晚一次。 第二天,我到了比Sungai Pakning繁華許多的Dumai,依然可以不時地聽到大喇叭放送的誦經聲。 我開始習慣了。 我想,我的態度的前後轉變,是不是也反映了全球對伊斯蘭教的態度存在誤區? 這些年,特別在“9•11”恐怖襲擊之後,全球對伊斯蘭教產生了不少想法,但這種想法,可能正是因為缺乏了解造成的。 就像我在碼頭上,聽到了大喇叭在誦經時,感到的不自在,但等我真正走進這個小鎮時,發現我根本就是想的太多了,那是一個安居樂業的地方,與我們在其他地方的生活其實並無不同。 Sungai Pakning鎮上的街景 即便同在伊斯蘭教,也有各種派別。 在印尼,是屬於很溫和的伊斯蘭教。 前些年,在巴厘島發生的爆炸,也是穆斯林世界不喜歡的。 我想,我們需要增進對穆斯林世界的了解。 華人 這個小鎮有一條主要的街道,主要的商店都開在那裡,有各種小超市,有賣鳥籠的,賣各種塑料製品的,還經過水果攤,放著西瓜等水果,與我們的南方小鎮很像。 我們的酒店就在這條街上。 在我走進酒店時,大堂上掛著一幅畫,一隻鷹在滄海上,寫著“大展鴻圖”四個字,讓我感到親切。 這個鎮上華人也是不少的。 我們酒店邊上的那個超市,就是華人開的。 不過,他們已經不會講中文了。 晚飯後,我們在這條街上隨便走,走過一個巨大的豪華房子,與周圍的房子比起來,簡直像是政府大樓。 隱約看到二樓正門,上著香,好像供著財神,當地人說,這是華人的房子。 街邊另一戶人家,也可以看到二樓點著香,供著財神。 Sungai Pakning最豪華的一個住宅是華人的 第二天中午,我們在酒店對面的餐館吃飯,老闆居然能講很不錯的中文。 他說,他的父親是山東人,從小被賣到這裡,他自己就在印尼出生。 有時有中國商人來,他還幫著做一點翻譯。 在他鄉遇到能講普通話的華人,頗為親切。 我們的車後來還路過一個華人的墓地,與國內的墓一樣,上面寫著“先考”,“先妣”的字樣。 這些華人當年不遠萬里,闖蕩南洋,只是為了在他鄉討一個生計。 所以他們供著財神,雖然有些土氣,實在可以理解。 歷史上,印尼曾經發生過大規模的“排華”事件,且一度不許講中文和不許寫漢字。 但現在的印尼,顯然已經比較開明了,甚至有了一個中文電視頻道。 摩托車
在印尼,摩托車是人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雅加達的大街上到處都是摩托車,在十字路口,綠燈一亮,車輪滾滾,比當年北京的自行車洪流有過之而無不及。 即便在Sungai Pakning這樣的小鎮,也不例外。 後來,等我到了Dumai,也是如此。 清晨,我站在酒店的陽台上,用攝像機拍街上的情景,正好是上學和上班的時間,來來往往都是摩托車。 最有特色的,是戴著頭巾的伊斯蘭女士騎著摩托車。 如果不去印尼,我們很難想像,戴著頭巾的保守的穆斯林女士會騎上狂野的摩托車。 但事實確是如此。 許多女孩的頭巾顏色非常鮮豔,騎在摩托車上非常好看。 騎摩托車上學的兩名穆斯林女孩 在印尼,因為路狀不好,不是路面不平,就是容易堵車,而汽車消費還不普及,所以摩托車成了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我看到,媽媽騎著車,帶著小孩,還看到,一家五口都在一輛車上,前面一個小孩,然後是爸爸,後面是兩個孩子,最後是媽媽。 看上去其樂融融。 不過,在大的城市,摩托車也造成很大的尾氣污染。 白天,在Sungai Pakning的小街上,空氣也不太好。 當地還有一個特色產業,就是燕窩養殖。 走在街上,可以看過一些混凝土的三四層高樓,只有很小的窗,不斷地有燕子進進出出,這就是當地人養殖燕窩的地方。 走在街上,金絲燕的吵聲是不絕於耳的。 這樣的養殖場,在Dumai也有不少。 天然的燕窩需要到懸崖硝壁的洞穴中去摘取,但現在這種養殖已經越來越流行。 印尼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燕窩出口國,產量佔了全球的80%。
因為森林被開墾成了種植園,當地的原住民失去了家園。 十多年來,公司與原住民的糾紛乃至衝突始終不斷 11月13日(週四)中午,我們離開了杜邁(Dumai),前往廖內省(Riau)的首府北乾巴魯(Pekanbaru)。[5] 開車到北乾巴魯要五個小時,路程大約250公里。 北乾巴魯有機場,我們可以從那裡搭乘飛機回雅加達。 我們還計劃去北乾巴魯附近的原住民居住區看一看。 原住民本來住在森林裡,因為森林被砍伐,開墾成了種植園,而印度尼西亞政府當時並沒有太多考慮原住民的利益,很多原住民失去了家園,近十多年來,公司與原住民的糾紛、乃至衝突一直不斷。 杜邁附近也有原住民,但之前兩天,我們受到了死亡威脅,不敢再多作逗留。 與我們同去的綠色和平的工作人員劉尚文被人跟踪,對方還當面威脅說,如果我們不立即離開,就把我們全部殺了。 我們離開杜邁時,綠色和平在杜邁的行動有些拖延,還未完全結束。 不過,我們還是決定提前一點走了。 離開時,心情還是輕鬆了不少。 一訪原住民 去北乾巴魯的路是柏油路,只有兩個車道,路上來來往往的都是重型卡車,不是運木材的,就是運油棕果的,路面顯的很窄。 走了一個半小時,下午2點多,我們在一個名叫Duri[6]的城市停下,吃午飯。 司機兼翻譯Aby介紹說,Duri被稱為“油城”。 這個城市出產兩種油,一是石油,我們沿路可以看到不少打油的機器,即俗稱的“磕頭機”,另一種油就是棕櫚油。 這裡有大片的油棕種植園,還有提煉廠,離杜邁港近,方便出口。 離開Duri,我們便離開主路,開始尋找原住民。 Aby事先已經與一個原住民的村落約好了。 一路都是土路,坑坑洼窪,走了約莫一個半小時。

沿路都是油棕種植園,看起來面積非常大。 絕大部分油棕已經成熟,主幹有一人多高,估計樹齡有10年了,油棕果就長在頸部位置。 也有一些是剛剛種上的油棕。 油棕和它的果實。 油棕林是一排一排種植的,每排都有自己的排號,如291,292等,每排邊上都有一個小路,顯然是為了方便採摘。 不時地,可以在路邊看到一堆摘好的油棕果,形狀有些像菠蘿。 油棕果是一年四季都可以採摘的。
油棕和它的果實
終於,經過一個保安的崗亭,我們駛出了種植園。 再往前開一點,到了一處房子。 我們要見的原住民的代表已經等在那裡了。 有七八名男子,他們的村莊不在這裡,因為道路不好,我們的車進不去,所以他們騎了摩托車出來。 這個地區有五個村。 他們說,他們的爺爺就已經住在這裡了。 他們所在的村莊有700餘口人。 所處的森林面積大約有12000公頃(即120平方公里)。 1991年,金光集團下面的一家公司從國家得到了批文,這12000公頃全部劃歸金光集團,原住民從此一無所有。 此後,雙方的衝突一直不斷。 會見原住民。 左一為《 財經 》記者何華峰。 (胡彬拍攝) 現在,這12000公頃的森林上樹木都被砍掉了,金光集團已經在8000公頃的土地上種了油棕,還有4000公頃沒有種。 雙方一直在爭執當中。 原住民告訴我們,以前森林裡物產豐富,比如,他們可以收穫蜂蜜等。 原住民以森林為生,但森林沒了,他們也就變得一無所有。 現在,村民自己也靠種油棕為生,每戶種2公頃,一個月收入40美元。 也有去種植園打工的,一天2.7美元,乾一天算一天,有時只有2美元。 種植園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需要勞動力。 現在村民們試圖牢牢守住最後的1000公頃,而種植園堅稱對所有的土地有所有權。 2006年5月13日,雙方發生了一起300多個原住民與公司對打的慘劇,雙方動用了長刀,死了兩人。 他們說,惟一的希望是種植園把土地還給他們。 大約6點半,我們告別他們啟程回來。 晚上10點多,我們終於到了北乾巴魯。 二訪原住民 第二天(週五),我們再度出發,去尋訪原住民。 我們的計劃是到一個有原住民居住的森林裡。 司機兼翻譯Aby安排我們去一個離北乾巴魯3小時車程的地方。 早上9點多,我們出發了。 北乾巴魯附近是比較低矮的丘陵,我們的車在山路中穿行,一路上碰到最多的還是重型卡車。 中午12點多,我們到了一個鎮上,Aby事先約好了一個當地人,叫杰弗裡。 杰弗裡也是原住民,從小在森林中長大,但現在遷到了這個鎮上,他當過村長,現在是當地的原住民事務的聯絡人,他為多家環保機構工作著,去年綠色和平去森林裡搭建臨時瞭望屋,保護森林,他也去了。 杰弗裡是穆斯林,當地是100%的穆斯林社區。 他家很乾淨,地板上鋪著塑料地毯,一塵不染。 大家都坐在地上,圍成一圈,聽他介紹情況。 杰弗裡說,他所在的村有6000人,有1800公頃的森林。
1993年,印尼把這塊森林批給了一家公司,是一個印尼的國有公司。 這家公司砍光了森林,變成了一座種植園,當地的原住民則失去了家園。 成片尚未成熟的油棕林(綠色和平/John Novis拍攝) 杰弗裡說,這些年來,原住民與公司的衝突不斷,但公司聘請了警察和保安,原住民很難鬥得過這些財力雄厚的公司。 他說,政府批給公司的地是40年。 他們希望公司可以給他們一些補貼,40年後,可以把地要回來。 我們請杰弗裡帶路去森林,大約下午3點,我們上路了。 我們開了一小時的盤山路,然後不行了10多分鐘。 一路上全部是種植園,包括油棕和馬占相思。 有一處種植園,從山頂上望下去,整個山谷都是一望無際的油棕林,非常壯觀。 我們還經過有大片的馬占相思林,馬占相思的木材用來造紙,是速生林,不少五年左右就已經長成碗口粗了。 路上,我們看到一種很高大的樹。 杰弗裡示意我們看樹上的10多個蜂巢。 他說,這種樹,一棵可以挖100升蜂蜜。 以前森林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產品,原住民可以用來生活,或拿去賣。 現在沒有了。 最終,我們探訪原住民住地的願望還是沒有實現。 因為這一帶已經沒有了原始森林,也沒有了原住民。 因為語言上的問題,他理解錯了我們的話,以為我們要去看種植園。 杰弗裡說,要去原始森林,得開車七八個小時,去一個國家公園。 這裡的森林原先有蘇門答臘虎、野象和紅猩猩。 但森林破壞後,這些動物消失殆盡,只有一些猴子和蛇。 我們沿路也看到了一些森林,但都是原始森林破壞後的次森林了。 晚上10點左右,我們回到了北乾巴魯。 幾天的奔波,讓我們疲憊不堪。

保密

綠色和平每次行動前都特別注意保密。 在行動前,不會透露有關行動的任何信息。 除了主觀上怕行動計劃被洩露,這麼做也有客觀原因,即它的行動計劃時常隨情況進行變化。 我們這幾個中國人在經歷一次死亡威脅後,也較能理解它為什麼那麼保密了。 11月9日(週日),在第一次攀爬之後,綠色和平北京的劉尚文從外面回來的路上,就有人上去問,他是不是綠色和平組織的,他回答不是。 等劉尚文到了酒店,進電梯時,此前路遇的那個人突然衝進電梯,“你們趕緊滾蛋,否則殺了你們所有人。” 氣氛馬上緊張起來。 雖然明白對方真要動手,絕不會事先告知,但心理上的壓力還是有的。 經過商量,大家決定連夜轉移到另一家酒店,而且不再外出。 此後的兩天裡,我們一直待在酒店,原先會比較悠然地去街上找飯吃,現在也不敢了。 困在酒店,上網速度又慢,日子並不好過。 同時,我們也在猜測,下一個大行動是什麼,會不會引起很大的震動,導致在暗處的對手採取什麼措施。 終於在周三有了消息——要再次行動了。 當天行動的時間一拖再拖,從下午2點,不斷拖後,一直到晚上8點,我們從酒店後門上了車,先在城裡兜了一圈,才去碼頭,然後出海。 但當天晚上,又是一次攀爬,而且夜色中不好拍照。 船上的水手也似乎無動於衷,他們大概已習以為常。 綠色和平組織的一位高級工作人員說,的確要升級安全措施,但是這樣的場面她經歷過,去年在巴西亞馬孫執行任務時,有一群人在瘋狂地叫囂“殺了你們”。 另一位印尼當地的工作人員Pinkan說,她遇到過一次在拉橫幅時,對方突然開槍,好在並無人員傷亡。 後來,我再看到攀爬的人時,真替他們捏了把汗——他們這個工作還是有一定的危險性的。

■ 何華峰《 財經 》雜誌記者

資料來源: http://blog.116.com.cn/?uid-538-action-viewspace-itemid-56106
待查:
[1]deforestation:the state of being clear of trees ;the removal of trees
[2] 待查
[3] 待了解有哪些品種
[4] 待查原文
[5] 位置待查
[6] 位置待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