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環境新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環境新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2009.2.25(日)人類讓印尼雨林變成“易燃物”

資料來源:http://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dn16652-humans-turning-indonesian-rainforest-into-a-tinderbox.html

據《新科學人》雜誌報導,人類活動已將世界第三大雨林區變成可被氣候變化的火藥桶。 在一項針對蘇門答臘和婆羅洲林火的研究中,調查人員分析了當地機場在一项针对苏门答腊和婆罗洲林火的研究中,调查人员分析了当地机场50年的可见记录。50年的可見記錄。

多倫多大學大氣物理學家羅勃特菲爾德談到:在上世紀70年代末期的干旱中,婆羅洲從高度防火區變成了高度易燃區。他將這種突然變化歸於毀林快速增加和人口上升。

菲尔德认为,人类毁林造田使森林生态系统变得不稳定,即更加干燥并更易受到未来干旱侵袭。菲爾德認為,人類毀林造田使森林生態系統變得不穩定,即更加干燥並更易受到未來乾旱侵襲。 1960年以来,通常由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干旱已给印度尼西亚带来数次大火。1960年以來,通常由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導致的干旱已給印度尼西亞帶來數次大火。 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71998年,造成数百公里外城市上空的浓烟,并引起至少一起飞机相撞。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971998年,造成數百公里外城市上空的濃煙,並引起至少一起飛機相撞。

菲尔德指出,在东南亚林火期间,烟尘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罪魁祸首是位于林地深泽的泥炭燃烧。菲爾德指出,在東南亞林火期間,煙塵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罪魁禍首是位於林地深澤的泥炭燃燒。 印尼政府本月早些時候做出重開中斷兩年轉泥炭地為油椰等作物種植園的決定,而他的這一發現增加了對此計劃的憂慮。印尼政府本月早些时候做出重开中断两年转泥炭地为油椰等作物种植园的决定,而他的这一发现增加了对此计划的忧虑。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2005.6.9印尼鼓勵養殖熱帶雨蝶

最近,印度尼西亞政府為了防止美麗的蝴蝶從印度尼西亞雨林中永遠地消失,號召本國農民廣泛養殖蝴蝶,並協助農戶將蝴蝶出口。

據俄羅斯獨立電視臺6月8日報道,面積僅次于亞馬遜雨林的全球第2大雨林——印度尼西亞雨林,近年來由于當地伐木業的發展和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雨林面積正在大幅減少。往日雨林中滿天飛舞的各種熱帶蝴蝶也逐漸消失了它們美麗的身影。目前,印度尼西亞旅遊勝地巴厘島的農戶們正在積極地響應政府的號召,許多農民都在自家農田旁開辟出專門的地方繁殖蝴蝶。由于氣候宜人和農民們的精心照料,如今,養蝶農戶們的家中平均每周有250只蝶蛹羽化成蝶。

據報道,由于印尼雨蝶翅膀巨大且顏色鮮艷,因此在國際市場上備受蝴蝶收藏者和室內裝潢產品制造商的青睞。現在,農民們只要養出羽翼豐滿的蝴蝶,出口商們就會自動登門收購,所以蝴蝶銷路很旺、利潤也很豐富。

目前,印尼人工養殖的蝴蝶已經遠銷到了世界許多角落。同時,養蝶業的興起也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參觀,遊客們都爭先恐後地與蝴蝶合影。養蝶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巴厘島旅遊業的發展。

然而,印尼的有關生物學專家則向媒體透露,政府鼓勵、扶植養蝶業的發展主要目的還是保護珍惜品種的熱帶蝴蝶免遭滅絕、並從側面打擊盜獵野生蝴蝶的違法行為。

資料來源: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6/09/content_3061823.htm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2007.2.4印度尼西亞首座“復育森林”蘇門答臘島熱帶雨林的最後希望

印度尼西亞首座“復育森林”蘇門答臘島熱帶雨林的最後希望
2007年2月4日印度尼西亞雅加達

經過重大變化林業法在印度尼西亞,一個開創性的舉措,使保護並恢復蘇門答臘其餘乾燥低地雨林成為可能。 該措施是由印尼coalition of Burung Indonesia策劃和推行超過5年以上,爲保護與再生蘇門達臘島10.1萬公頃的低地森林區塊,在皇家鳥類保護協會(英國皇家學會保護鳥類,英國)國際鳥類組織與國際鳥類夥伴的支持下,將劃設印度尼西亞的首座“森林生態系恢復特區“。

這座新命名為"Harapan Rainforest "的雨林,過去可能是因為種植木材或生產油棕而被大量的砍伐。這種種植方式和天然森林相較,明顯地減少生物多樣性價值同時極度限制生態系效能。 這座被稱為'Harapan Rainforest’的森林 代表印尼文的'希望之森' 。


Indonesia's first “Restoration Forest” gives hope to last rainforests in Sumatra
02-04-2007Jakarta, Indonesia:

Following a major change in forestry law in Indonesia, a ground-breaking initiative to protect and restore an area of Sumatra’s remaining dry lowland rainforest has now been made possible.The initiative, planned and pursued for over five years by the coalition of Burung Indonesia, the RSPB (Royal 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Birds, UK) and BirdLife International, with support from BirdLife Partners, [1] will establish Indonesia’s first “forest ecosystem restoration conce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a 101,000 hectares forest block in the lowlands of the island of Sumatra. The newly named Harapan Rainforest is in an area that was likely to be felled and replaced by plantations for timber or oil palm production. Such plantations clearly have less biodiversity value and extremely limited ecosystem services compared to natural forests. The forest is called ‘Harapan Rainforest’ after the Indonesian word for ‘h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