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誕生約1萬年前,覆蓋全球森林和開放林地的面積約153億英畝(62億公頃)。然而幾世紀來,這些自然森林約三分之一已被摧毀。根據國際農糧組織(FAO)1982年的研究,每年大約2790萬英畝( 113萬公頃)的熱帶森林遭受砍伐,面積大小相當於美國俄亥俄州或維吉尼亞。 1985至1990年間,估計有2億1千萬英畝( 8500萬公頃)的熱帶森林被砍或清除。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最好的商業森林已經消失,越來越多的切割在南美洲。如果不盡快制止毀林,今後幾十年世界將失去絕大部分的熱帶森林。
毀林的原因 在熱帶地區毀林有幾個主因:為了農業耕作清理雨林,為了薪材砍伐木材,以及伐採木材制品。迄今這些原因之最是第一項,因為農作而毀林。在熱帶地區,「遊耕」(shift)古老的做法,有時被稱為「刀耕火種」[13] (slash-and-burn)的農業已用了幾世紀。在這原始的系統,當地人民砍閥一小片的森林,以便為農業生計的出路。幾年之後,土壤肥力下降和人民繼續前進,通常將另一片的樹林,並開始另一個農園的工作。
在被遺棄的園圃,這些退化土壤最初只能養活雜草和灌木樹種。接著,但可能需要數十年,土壤的肥力和樹木才會回來這塊土地。隨著人口壓力的增加,土地的週期的縮短,農業產量減少,森林地區則是進一步退化小樹,灌木,或削弱成大草原。
定居農業[14](sedentary agriculture) 的轉變是熱帶森林更大的威脅。曾經滋養熱帶森林廣大地區,現在永久地被自給農民、為了生計的牧場經營者、以及所佔領,和生產糖,可可,棕櫚油,和其他產品商業農場所主宰。
在許多熱帶國家有柴火嚴重短缺的問題。數以百萬計的農村貧困人口依賴找到足夠的木材做飯的晚餐維生。每年都有更多的森林受到破壞,家距離森林的距離增加中。不僅人類為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尋找木材而受苦,這些土地亦然。砍了新柴後轉換成只有疏林和草原的森林的乾燥熱帶森林損壞最大。
全球的熱帶硬木需求是一個1年800億的行業,也導致森林消失。熱帶森林是通常有擇伐(selectively logged ),而非皆伐(clear-cut)。擇伐留下的森林覆蓋完整,但因為最大的和最佳的樹木都將被刪除,通常減低它的商業價值。擇伐同時損害其餘留下來的樹木和土壤,增加了火災的可能性,並減少了對需要大樹、老樹的野生物種的棲息地。此外,伐木道路開啟遊耕和永久殖民的路。
在過去,伐木主要是藉由原始的方法,樹木是用鋸子或斧頭被鋸斷,用像牛的動物協助搬運。今天,利用現代機械-鏈鋸、拖拉機和卡車,使伐木更容易,更快捷,且更具潛力的破壞性。
瀕危野生動植物 森林是生物群落複合體,是過去數百萬年一起演化而來的植物與動物的樹林的組合。由於全球熱帶森林的消失,成千上萬的鳥類和動物瀕臨滅絕。這份清單包括了許多獨特和迷人的動物,其中包括猩猩 (orangutan),山地大猩猩 (mountain gorilla),海牛 (manatee),獵豹(Jaguar),和波多黎各鸚鵡 (PuertoRicanParrot)。雖然這些物種全球各地多樣且廣泛分布,但都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他們與其他許多瀕危物種依樣,依賴於熱帶森林的全部或部分的棲息地。
猩猩[15](Pongo pygmaeus)是完全依賴印度尼西亞婆羅洲和蘇門答臘島(Borneo and Sumatra) 熱帶森林小型和獨立的小塊地而活。猩猩大部分時間都在可以餵它們葉子、無花果(figs)和其他果實,樹皮,堅果,和昆蟲的樹冠層(forest canopy)。老熟的森林大樹可以支持木本藤蔓的生長,這些藤就像雲梯車(aerial ladders),供動物遷徙,築巢,並尋找食物。當老原始森林被砍伐,猩猩就消失了。
其中所有靈長類動物最大的(山地)大猩猩[16],是動物界裡人類的近親。過於龐大和行動笨拙,在森林鬱閉,大猩猩生活在森林地面的地方以各種植物、牧草為食材。中部和西部非洲消失的熱帶雨林,是山地大猩猩數量消失一個重要的原因。有些棲地有保存下來,但由於棲息地喪失和捕獵,這些溫文的巨人的未來正處於嚴重危險之中。
獵豹(Leo onca)[17]是美國西南部,中南美洲的物種與密切相關的森林。其瀕危的主因是狩獵和棲息地喪失。
波多黎各鸚鵡(Amazona vittata)[18] ,一個中型藍翼的綠色羽毛的鳥種,曾經整個波多黎各島和鄰近的莫娜和庫萊布拉島嶼都是他的棲地。這一物種減少森林破壞是主要的原因。狩獵也是原因。今天,只有少數波多黎各鸚鵡仍然在野外生活,它們的存活可能取決於成功的圈養繁殖計劃(圖9 ) 。
除了全年居住在與其他依賴於森林的一部分的熱帶森林物種之外。許多旅程1000英哩或更遠的候鳥,它們夏天在北方繁殖冬天在熱帶越冬。這些鳥類也受到熱帶森林的破壞的威脅。
[13]火耕用火燒森林,將獲得的空地變成耕地進行農業生產。人類用這個方法有數千年的歷史了。古代的人使用輪耕的技術,當一塊耕地的營養被耗盡後,這塊耕地就被荒蕪不用了。農人再開闢一塊未被使用的原始森林作為耕地。今天在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由於地皮的所有權,這種做法已經不太可能了。但是在一些熱帶雨林地區依然有使用火耕來開闢新的耕地的做法。這是自給農業中經常使用的技術,只為滿足自己的需要,非大規模地販賣農作物。今天火耕也用來開闢新的耕地來種植熱情果、胡椒等經濟作物。在一些熱帶地區如巴西北部和印度尼西亞婆羅洲由於人們缺乏相應的工具而使用火耕來開闢新的耕地。
[14]定居農業指的是農業系統(土地、農民、生活)固定在同一個地方。
[15] 猩猩(學名Pongo),也叫人猿、紅猩猩、紅毛猩猩,靈長目人科的一屬,與猴子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沒有尾巴,能用手或腳拿東西。馬來語和印尼語叫做Orang utan,意思是「森林中的人」。與人類十分相近,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達96.4%。活動的習性通常不用聲音溝通,通常有好幾個個體會在同一個區域活動,但彼此不干擾,平均壽命大概40年平均身高大概171~180公分左右。有兩種,分別分佈於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婆羅洲以及印尼的蘇門達臘。
[16] 山地大猩猩(Gorilla beringei beringei[2])是東部大猩猩兩個亞種之一。牠們分類兩群:一群在中非維龍加山脈的四個國家公園,包括烏干達西南的姆加新加大猩猩國家公園、盧安達西北的維龍加火山公園、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的維龍加國家公園及卡胡茲別加國家公園。另一群則在烏干達的布溫迪森林,有指牠們是屬於第三個東部大猩猩亞種,但卻沒有正式描述
[17] 海牛是大型水棲草食性哺乳動物,可以在淡水或海水中生活。海牛與同屬海牛目的儒艮科動物在外觀上相近,不同點在於頭骨與尾巴的形狀,海牛的尾部扁平略呈圓形,外觀有如大型的槳;而儒艮的尾巴則和鯨類近似,中央分岔。
[18]波多黎各亞馬遜鸚鵡(Amazona vittata)棲息於波多黎各的各處林地,目前僅存於Luquillo山區約144平方公里的林區。 波多黎各亞馬遜鸚鵡通常是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以前數量多的時候曾經聚集高達好幾百隻的族群一起行動,這種鸚鵡有著固定的作息生活,通常在破曉的時候會聚集在棲息的樹木附近約一個小時左右,期間它們會決定要覓食的方向並且吵雜的鳴叫,喜歡棲息在有良好視野的樹枝上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